Skip to main content

在企業成長和變革的過程中,管理顧問經常扮演著關鍵角色。他們不僅僅是提供建議,而是透過專業分析、策略制定和協助執行,幫助企業突破瓶頸、優化流程,甚至重新定位市場。歷史上有許多企業透過顧問公司的介入,如 IBM、樂高,他們成功透過管理顧問公司的協助,從危機中走出來,甚至重獲新生。以下,我們以比較淺顯易懂的方式,來理解管理顧問公司,常見的工作流程。

一、診斷與問題分析

顧問的第一步是深入了解企業現狀,這個階段通常被稱為「問題發現階段」。顧問會透過訪談、資料蒐集和現場觀察等方法,來精確找出企業面臨的挑戰與潛在問題。這個過程中,顧問可能會遇到資料不完整或不準確的情況,因此他們會採取多種資料來源進行交叉驗證,並與企業保持開放的溝通,確保診斷的準確性。過去,IBM 曾經在 1990 年代初期面臨市場萎縮和巨額虧損,當時的麥肯錫公司(McKinsey & Company)透過深入分析,發現 IBM 過於依賴大型機業務,而忽略了市場需求的轉變,導致了當時的衰退結果。

二、制定策略與解決方案

在完成問題診斷後,顧問會針對企業的具體問題制定解決方案。這些方案將結合顧問的專業知識和企業的實際情況,包含詳細的行動計畫和資源配置建議。然而,顧問在這個階段也可能面臨策略可行性和接受度的挑戰,為了解決這些問題,顧問會與企業管理層密切合作,調整方案以確保變革的順利推動。例如,美國的克萊斯勒公司(Chrysler)在 1980 年代面臨財務危機時,貝恩公司(Bain & Company)就建議其進行大規模的成本削減和組織重組,並專注於開發具競爭力的車型,這一策略最終幫助克萊斯勒成功轉虧為盈。

三、執行與實施

方案確定後,顧問會協助企業將策略落實到具體行動中,這個階段非常重要,包括重新設計流程、導入新系統、調整組織架構或進行員工培訓等。然而,實際執行往往充滿挑戰,像是內部阻力、變革管理中的摩擦,或是資源限制等。顧問會採用漸進式的實施方法,設置明確的里程碑,並提供持續性的支援和指導,幫助企業逐步適應變革。如樂高(Lego)在 2000 年代初遇到虧損危機時,波士頓顧問公司(Boston Consulting Group,BCG)協助樂高削減不盈利的產品線,專注於核心產品並加強品牌管理,最終讓樂高從谷底重返市場巔峰。

四、追蹤與優化

在策略實施後,顧問的工作並未結束,他們會進入持續追蹤和優化階段。顧問會設定關鍵績效指標(KPIs),持續監控實施效果,並根據實際情況對方案進行調整。這種持續追蹤和優化能確保策略的長期有效性,並幫助企業應對外部環境的變化。以 IBM 為例,在麥肯錫的持續協助下,IBM 不斷調整策略,成功從一家大型機製造商轉型為 IT 服務領域的領導者,這種靈活的變革,讓 IBM 再次成為市場的佼佼者。

企業導入管理顧問的時機點

在企業面臨轉型或重生的關鍵時刻,尋求管理顧問的協助不僅提供了寶貴的外部視角,更帶來深入的市場洞察、數據分析能力,以及變革管理的專業經驗。這些專業支援能幫助企業制定務實且具體的策略,並確保其成功落實執行。相較之下,若完全依賴內部資源和經驗,企業可能會因視角受限而錯失關鍵機會,或在面對複雜問題時缺乏足夠的分析能力和變革推動力。

導入管理顧問的價值,在於能為企業提供超越內部資源的支援,協助更有效地解決問題、捕捉市場機會,並在競爭中脫穎而出。因此,選擇管理顧問不僅是一項策略投資,更是企業在面對不確定性時的智慧選擇。以下是一些導入管理顧問的常見情境:

  1. 面臨重大挑戰或危機:
    當企業遭遇財務困境、業績下滑或市場份額縮減時,管理顧問能迅速找出問題根源,並協助制定有效的應對策略。
  2. 需要戰略轉型或業務重組:
    無論是進行重大轉型、開拓新市場或進行業務重組,顧問的專業洞見和外部視角都將大大提升策略的成功機率。
  3. 推動變革或提升效率:
    在數位轉型、流程優化或導入新技術的過程中,管理顧問能提供必要的支援,確保變革順利進行並達到預期效果。
  4. 缺乏特定領域的專業知識:
    在內部缺乏關鍵專業能力時,顧問能帶來最新的行業知識和技術,填補企業的專業空白。
  5. 面對快速成長或擴張需求:
    在企業快速成長和擴張的階段,顧問能協助制定成長策略,並優化資源配置,避免擴張過程中的常見陷阱。
  6. 需要客觀的第三方視角:
    顧問能提供中立且專業的建議,幫助企業在關鍵決策上避免偏誤,做出更理性的選擇。

導入管理顧問,是企業在面對關鍵挑戰時的明智選擇,提供超越內部視角的專業支援,幫助企業不僅渡過難關,更實現長期穩健的成長與成功。隨著數位轉型、全球競爭和內部效率優化的需求增加,台灣企業導入管理顧問的趨勢逐年上升。中大型企業因面臨複雜挑戰,如變革管理和策略轉型等,更積極尋求顧問協助,尤其在製造業、金融業和科技產業,數位轉型已成為關鍵議題。這些企業借助顧問推動轉型,優化營運流程,提升市場競爭力。

中小企業雖然對管理顧問的接受度較低,但也逐步提升,特別在成長瓶頸或缺乏特定專業時,透過短期合作解決具體問題,以控制成本並增強應對能力。隨著台灣企業加快國際化,顧問在市場洞察、進入策略和人才管理上也發揮重要作用,助力企業拓展國際業務並優化人力資源。

值得注意的是,台灣企業對於管理顧問的合作多偏向於短期專案,而非長期顧問關係。這種偏好主要源於企業對成本的敏感性,以及希望快速解決問題的需求。透過短期專案合作,企業能針對特定問題進行高效的解決,同時避免長期顧問費用的負擔。總體而言,台灣企業對管理顧問的接受度正逐步提高,顯示出在轉型和提升競爭力方面,對外部專業支持的需求正在增長。雖然相較於歐美市場,台灣仍有成長空間,但這也意味著未來管理顧問在台灣市場仍具備廣大的發展潛力。


探索更多來自 吳致緯|管理顧問的觀點筆記 的內容

訂閱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。

吳致緯 Wu Zhi-Wei

作者 吳致緯 Wu Zhi-Wei

長期主義者,專注於跨域策略分析、職涯評估及商業資源連結,目前擔任顧問集團之專案經理,職涯涵蓋科技、財務金融、數位學習、人力資源、百貨零售、電力、機場、海運等領域。歡迎交流想法,如果你有不同的意見,甚至忍不住要和我爭論,那麼錯的一定是我,你絕對是對的!

More posts by 吳致緯 Wu Zhi-Wei

歡迎留言,我都會回

吳致緯|管理顧問的觀點筆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