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著 Nvidia 的股價被看好,顯示全球市場對於 AI 發展普遍保持著樂觀的態度。這樣的趨勢不禁讓我們思考:生成式 AI(Generative AI)的崛起,究竟是在加速我們的工作,還是可能取代我們的工作呢?這個問題沒有簡單的答案,但我們可以從幾個角度來深入探討,以了解 AI 的實際影響。
技術發展速度與產業適應
技術的發展速度是一個我們需要密切關注的重要因素。如果生成式 AI 的進步速度超過了產業適應的能力,那麼一些傳統工作可能會迅速消失。舉例來說,在法律領域,一些 AI 運用已經能夠自動產生法律文件、分析案件資料。這些工作,過去由初階律師或法務助理處理的,不過現在 AI 可以完成得更快,並且更精確。然而,這是否就意味著「律師」這個職業會被取代呢?當然不會,因為涉及到複雜的法律辯護、策略制定這類高階任務,依然需要人類律師的專業判斷與經驗,才能勝任。因此,AI 的發展可能會取代部分重複性較高的工作,但更複雜的職責,仍然需要人類來承擔。
工作者的學習與轉型
AI 是加速還是取代工作的背後,真正的決定因素,或許在於我們自己。如果工作者能夠積極學習並掌握 AI 工具,AI 反而會成為他們的好幫手。舉例來說,一位市場行銷人員,如果能夠熟練運用 AI 來分析市場數據、產生廣告文案,那麼他將能夠在更短的時間內完成更多高品質的工作,甚至有更多時間專注於策略制定和創意發展。這樣一來,AI 就變成了「加速器」而不是「取代者」。但是,假如我們選擇忽視這種技術變革,拒絕學習,最終可能會發現自己的工作被那些能夠更快、更準確完成任務的 AI 取代。
企業如何導入 AI
如果一間公司,能夠將 AI 視為提升整體競爭力的工具,並且系統性地對員工進行教育訓練,那麼 AI 不僅能加速工作進程,還可能創造更多新的工作機會。想像一家廣告公司,如果他們能夠利用 AI 進行初步的設計和文案生成,並讓設計師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意發揮,那麼整個流程會變得更加有效率,設計師也能專注於更具挑戰性的工作。然而,如果公司只看到 AI 可以降低人力成本,而忽視了員工的發展需求,那麼工作職位的減少可能就是不可避免的了。
未來職場與 AI 的共生
生成式 AI 是加速還是取代工作的問題,並沒有一個固定的答案,它取決於我們如何運用這項技術,以及我們如何適應這場變革。對於每個人來說,主動學習、擁抱變化、並找到 AI 無法輕易取代的價值,或許才是確保自己在 AI 時代依然能夠保持競爭力的關鍵。
展望未來,隨著 AI 技術的不斷進步,我們可能會看到更多傳統工作被重新定義,甚至出現全新的職業類型。例如,AI 工具的普及可能會催生出更多的「AI 操作師」、「AI 模型訓練師」這類新職業,這些職位需要的不僅是技術技能,還有創意與人類的判斷力。因此,學習如何與 AI 合作而非對抗,將成為未來職場的重要課題。
此外,我們也不能忽視 AI 所帶來的倫理挑戰與社會影響。AI 的廣泛應用可能會加劇貧富差距,或是引發隱私與數據安全的問題。這些都是我們在迎接 AI 時代時需要謹慎思考的議題。因此,除了在技術層面上不斷提升自己,我們也應該思考如何確保 AI 技術的應用能夠符合道德標準,並促進整體社會的福祉。
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,擁抱 AI 並將其視為助力,而非威脅,或許是我們能夠在未來數位化浪潮中保持競爭力的最佳方式。總而言之,AI 不是一個簡單的加速器或淘汰者,而是一個將徹底改變我們工作與生活方式的強大工具。我們的任務是學會如何駕馭它,讓它成為推動我們前進的力量。
探索更多來自 吳致緯|管理顧問的觀點筆記 的內容
訂閱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