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main content

先說結論,未來我們對於英文學習,將會有更多選擇,而不是傳統在教室上課的形式,語言終究是與人交流的工具,而不是死板的學問。這是我昨晚和Copilot 說的指令:「你現在是一位專業的英文老師,我是一位四歲的小孩,請你教我一些英文單字」。然後,我的外甥就開始跟著 AI 你一句我一句地說英文了!而且,這完全免費。

未來在外學習語言本身的重要性將會降低,取而代之的是,學習不同文化與培養多元的思考模式,以更開放的視野與全世界互動,而不僅限於繁體中文,也不僅限於英語系國家。起初會萌生這個想法,是因為隨著 AI 的進步,我們可以合理推測,在未來的 20 年內(甚至更快),我們將可以實現「每個人都能用自己的母語自由溝通」的願景。當你用母語表達時,AI 會即時將你的語言翻譯成對方的母語,對方聽到的內容,就像你用原本他的語言交談一樣。

目前已有一些領域逐步實現這樣的技術,例如線上遊戲。遊戲中使用的詞彙範圍明確且有限,這使得機器學習和即時翻譯更容易達到高精準度。META 公司和 Ray-Ban 合作智慧眼鏡,出貨量達到 2 百萬副,引起一陣市場的轟動。智慧眼鏡可以在鏡片上使用即時翻譯功能,或是在鏡架上聽到語音翻譯,實時翻譯使我們的溝通更加便利,想想真是不可思議的事情!

另外一個可能廣泛應用的領域是線上會議,不過主要用於商務場合的線上會議,對於內容的正確性極為嚴格,無法容忍任何微小的錯誤,因為任何錯誤都有可能導致嚴重的後果。因此,線上會議的即時翻譯應用,雖然在未來會逐漸普及,但相較於遊戲中的溝通,商業會議即時翻譯的難度還是非常高,與會方所使用的語言經常帶有細膩的商務禮儀與策略性暗示,例如委婉的拒絕、禮貌的表達等,甚至是跨文化之間微妙的差異,這些都是 AI 難以輕易駕馭的挑戰。

我想,未來語言學習的重點,將不僅限於語言本身的單字與文法,而是如何理解與適應不同文化。具體來說,文化溝通能力包含跨文化理解、國際禮儀、非語言溝通技巧,以及如何在多元文化環境中解決問題與衝突的能力。例如,同樣一句讚美的話,在東方與西方文化中可能會有不同的解讀,這種文化差異就算 AI 也難以完美掌握。

因此,在孩子未來就業的職場環境,單純的外語能力的重要性可能會降低,取而代之的是理解不同文化差異的敏感度。人類的細膩,結合 AI 的精確,未來跨國的貿易行為、商業合作將會比現在的社會更加密集。比起送孩子去英文補習班,或英文安親班(再見了外師,父母的荷包省了),如果可以抓準時機,讓孩子提早接觸各種多元文化,相信對孩子未來的發展會更有幫助。

Photo by Towfiqu barbhuiya on Unsplash


探索更多來自 吳致緯|管理顧問的觀點筆記 的內容

訂閱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。

吳致緯 Wu Zhi-Wei

作者 吳致緯 Wu Zhi-Wei

長期主義者,專注於跨域策略分析、職涯評估及商業資源連結,目前擔任顧問集團之專案經理,職涯涵蓋科技、財務金融、數位學習、人力資源、百貨零售、電力、機場、海運等領域。歡迎交流想法,如果你有不同的意見,甚至忍不住要和我爭論,那麼錯的一定是我,你絕對是對的!

More posts by 吳致緯 Wu Zhi-Wei

歡迎留言,我都會回

吳致緯|管理顧問的觀點筆記